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日本最会造园子的禅僧,什么是他眼中的“七宗美”?

丁梓 艺术商业
2024-09-07


庭园是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息地。做庭即修行,步步是道场。


——枡野俊明






枡野俊明是谁?



枡野俊明是谁?首先他是一名禅师,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他还是一名讲师,是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教授;最重要的,他还是名造庭师,是日本造园设计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他与草间弥生、野口勇等艺术家齐名,曾入选《时代周刊》“当代值得尊敬的 100 位日本名人”。

多重身份的枡野俊明


1953年,枡野俊明出生在禅僧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刻苦而努力的禅僧,对他的行事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10岁时他跟着家人路过龙安寺,看到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惊讶不已,枯山水这时已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种子。进入大学以后,他学的专业虽然是和庭园设计无关的农学科,但在这时他拜入造园大师齐藤胜雄门下。
 

上大学时期的枡野俊明(左二)和造园大师齐藤胜雄(右一)


1979年,枡野俊明作为修行僧进入大本山总持寺修行。6年之后,他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在正式成为禅僧之前,他就成立了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担当总设计师。1995年,凭借“新渡户纪念庭园改修作品”获得加拿大造园协会颁发的优秀大奖。1999年获得了日本艺术选奖文补科学大臣新人奖。此后他在海外数次获奖,还曾获得加拿大、德国政府授予的勋章。2001年,48岁的枡野俊明开始作为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管理寺庙事务。2003年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及国土交通大臣表彰的都市绿化功劳这称号。

防府市斎场庭园


枡野俊明还是一名教育者,1987年他就被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以特别教授的名义开始演讲。1998年,他就任了日本艺术名校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的教授,并执教至今。虽然枡野俊明看似有许多身份,但他认为,造庭大师和禅僧的身份是统一的。

北海道小樽银鳞庄中庭


日本自古就将造庭技术高超的僧人叫作“石立僧”,最具代表的石立僧就是镰仓末期至室町时代的梦窗疏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枡野俊明,他认为:“制作之技巧使庭园有了特点,而将心灵投入制作中进行磨炼就是求道。寻求真理的精神远比作庭的技巧重要得多。”




他眼中的禅宗七美学


在日本的一系列传统文论与美学概念中,“物哀”“幽玄”’与“侘寂”无疑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概念,而这三个美学关键词都与佛教禅宗的传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不讨论物哀的起点及神道教、佛教禅宗的后续影响),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佛性”的哲学基础对日本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京都祗园街道商家的橱窗


历史上最重要的枯山水设计者几乎都是禅学僧人。从根本上看,枯山水是禅宗兴盛时期文化实践的一个结晶。枡野俊明的身份能让他更好地领悟禅宗美学,从而应用到实际当中。他将禅宗美学分为以下七种:

第一种:不完整之美。例如一件破损的瓷器。

小川壮一的陶器设计,虽不是破损,但在枡野俊明这第一种的禅宗美学分类里可以充分体现。
 

小川壮一设计的茶杯


小川壮一设计的陶器极少有颜色的装饰,材料也显得尤为质朴。最突出的特点是盏口的不完整性与不规则性,即造型残缺,这正是“物哀美学”的核心体现。日本欣赏残缺美,相信“不完美”是对“完美”的一种升华,是作为一种更美的姿态来展现。枡野俊明在审美上追求“残缺美”,“残缺”的美学意境更能表达“物哀”,有感于转瞬即逝的“无常”,形式上的完美通常会掩盖内在的真实性和内在的美感。
 
第二种:脱俗之美。例如西芳寺庭园的景观。

西芳寺洪隐山枯山水石庭就是最早的禅宗庭园,它如何能脱俗?

它是日本枯山水鼻祖、禅学国师梦窗疏石依据《碧岩录》中第十八则故事而建。通过掘池引水,池中植莲,形成以黄金池为中心的池泉回游式庭园的精缩版,体现了西芳寺介乎天然与人工之间不安定的美感。梦窗疏石当初造园时还做了一个决定——高大繁茂的树木任其自然死亡,不再移植新的树木代替,营建侘寂之美。
 

西芳寺池泉回游式庭园


西芳寺上段的枯山水庭园,设有向上关、指东庵、龟石组、楞伽窟石组、龙渊水组石、缩远亭等景,细部的设计以及著名的楞伽窟石组,使得上段庭园成为现代枯山水的原形。西芳寺曾饱经战火,一度荒废,在没有了喧嚣之后,青苔铺天盖地而生,意外成就深邃悠远的奇幻庭园。西芳寺庭园铺满青苔,共120多种,所以西芳寺又称作”苔寺“,苔藓代替了常见的草坪,路径、树干、桥上、屋顶等无处不覆盖着各种各样的苔藓。

西芳寺枯山水石组


西芳寺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同时结合禅理哲意从自然中进一步升华,最后将自然元素抽象化,将苔藓这个自然的风景活灵活现地放入了象征性强烈的庭园中,形成高度精神性的作品。
 
第三种:自然之美。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技术,尽量让庭园恢复自然的本貌,而不显现太多的人工痕迹。

龙安寺石庭中的一组石组

日式庭园虽与中国园林所展现出来的美不同,但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浓缩表现。日式庭园尽管在空间大小或形式上各有不同,但都非常注重人造与自然的巧妙结合。造庭园时会尽量展现出材料的天然质感,例如对庭园中主要景物山石而言,日式庭院石组采用的山石大多未经雕琢,显得朴拙。并会充分利用山石固有的形状、色泽、纹理及个性来充分体现自然美。这样的选材标准,是想让庭院恢复自然的本貌。
 
第四种:去除之美。遵从极简的美学,尽量去除一切多余的装饰,只留下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

在平安时代之前中国的庭园对日本的庭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造的庭园池水石俱全。平安时代之后,日本庭园才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越发简化的过程中,乔灌木甚至是庭园不可缺少的水体等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青石、白砂和自发生长于隐蔽处的青苔,成为高抽象化的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

大德寺塔头龙源院西庭滹沱底,也称为“阿·吽の石庭”,涟漪之中是阿吽の石


枡野俊明认为这是一个“舍”的过程,将丰富的元素一个一个舍去,最后形成日式庭园自己的特点。对于“舍”的精髓,他认为只是把简单的元素呈现并不算“美”。虽然枡野俊明的设计贯彻这种去除之美,但要利用禅宗美学的精髓把“美”的东西藏起来,给观者一段距离、一个空间,去揣测和想象它的美。

第五种:寂静之美。远离喧嚣的城市与人群,回到最宁静的状态才能感觉到的美。

大德寺塔头瑞峰院枯山水庭院——独坐庭


日本境内的庭园甚多,但在历史上有名的多数位于京都的寺院内。有些拥有庭园的寺院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开放,如大德寺的塔头兴临院、瑞峰院及黄梅院等,而妙心寺的退藏院、桂春院虽常年开放,但却少有游人。这些塔头寺院都隐匿在大寺的中间,与街道不仅是一墙之隔,形成宁静的“隔世”空间,让人去坐禅、去参悟。
 
第六种:枯槁之美。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对美的体悟会与年轻人产生偏差,从而产生自己对美的独特感觉。
 
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屏风画《松林图》是日本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其作者长谷川等伯是日本桃山时代的画家,长谷川等伯景仰中国南宋的画僧牧溪,在本作中则达到了牧溪所主张忠于自然的思想及水墨技法,这在日本是很罕见的例子。

《松林图》长谷川等伯 桃山时代


《松林图》整体画面弥漫着雾气,表现松叶及地面的用笔粗放。左面屏风的松林延续至右端雪山为止的画面深处,而在右面屏风上,两组相对的松林互呈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长谷川等伯精心营造的浓密空气中充盈着一种微妙的活动,令观者的感觉在那空间中飘荡。此画最重要之处就是以迷雾唤起那无边无际、虚无缥渺的想象力世界的方式。《松林图》这种寂静、 枯槁的美,不是年轻人所能产生共鸣的。
 
第七种:幽玄之美。某样东西不直接展现全貌,而是用若隐若现的方式引发你的想象,从而展现出的神秘美感。


龙安寺石庭

龙安寺的枯山水是枡野俊明认为的枯山水的最高境界。龙安寺的石庭,由只有长25米、宽10米的白砂与15块岩石组成。白砂被梳着整齐的波纹,15块岩石从东端开始依5、2、3、2、3的组合放置,石组以苔藓镶边。

龙安寺石庭


龙安寺石庭最大的奇妙还在于,除了在方丈房间的中心位置以外,不管站在任何一个角度,你都无法看全庭园中的15块配置,总会有一块隐身不见。虽然现在对龙安寺庭园建造者还众说纷纭,建造的时间也无法明确,但也正因全无定说,大家可以自由去发挥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去顿悟。
 


枡野俊明所说的七种美虽各自不同、却又互相关联,都离不开前文提到的三个日本美学关键词。禅宗的思想从传入就影响着日本到如今,无论是在文学、艺术及设计等诸多方面。很多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依然以禅宗美学作为基础。正如日本著名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所说:“日本人最擅长的,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表象将此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
 



艺术商业编辑部

文:丁梓
图片来源:丁梓、网络
设计:园园


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商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